中庚

行业资讯

前所未有!中国机场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分享:

近年,中国机场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潮,各大城市纷纷加快布局。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从大型枢纽机场到支线机场,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重塑其航空运输版图。2025下半年以来,已有三个机场或获批、或验收、或通航。



01

#三季度,三个机场来了

第一:鹤岗萝北机场

7月份,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和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批复新建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初步设计。黑龙江鹤岗民用机场为支线机场,飞行区等级4C。

工程按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货邮1600吨、年起降5360架次设计。建设1条2500m×45m跑道和2条垂直联络道,双向设置Ⅰ类仪表着陆系统,建设6500平方米的航站楼和6个C类机位站坪;建设1座塔台和800平方米的航管楼以及空管、供电、供水、供热、供油等设施。

第二:巴里坤大河机场

同样在7月,新疆巴里坤大河机场正式通航,成为哈密市第二座民用机场,也是新疆第28座民用运输机场。



39c19d0a7ec1e91d64ca52aa84a1ee0c.png




第三:赣州瑞金机场

8月8日,瑞金市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新建江西瑞金民用机场(赣州瑞金机场)工程行业验收与机场使用许可审查通报会召开,原则同意赣州瑞金机场通过行业验收和使用许可审查。



49288f7757b7fb9564afa015b6b3ced2.png




这意味着,赣州将迎来第二座机场,赣州也因此成为中部地区首个拥有双民用运输机场的城市





02
#政策支持:国家推动机场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机场建设的高潮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机场建设高质量发展。




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机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全民航将续建34个机场、新开工39个机场,总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不仅加快了机场建设的步伐,更提升了机场的建设品质和运营效率。












03
#建设热潮:从沿海到内陆






据民航局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显示,到2025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从2021年的241个增加到270个,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新增29座机场。



这一轮机场建设热潮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规模和品质上。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呼和浩特敕勒川机场等大型机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厦门翔安机场总投资额达到335亿元,规划建设5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和两条远距平行跑道,预计到2026年通航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需求。而呼和浩特敕勒川机场总投资231.1亿元,规划建设26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和两条跑道,预计2025年底建成通航,年旅客吞吐量可达2800万人次。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机场建设也在加速推进。新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其机场建设尤为引人注目。目前,新疆已有25座民用运输机场,位居全国之首。根据规划,到“十五五”末,新疆将新增29个机场,全疆机场总数将达到57个,形成广覆盖、高密度、强联通的航空网络体系。







04
#经济驱动:机场建设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引擎



机场建设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引擎。研究表明,机场建设每投入1亿元,可带动8亿元GDP增长,并创造超过500个就业岗位。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例,其货运枢纽建设吸引了顺丰、DHL等物流巨头入驻,带动临空经济区年产值突破800亿元。

在中西部地区,机场建设被视为“弯道超车”的关键。云南规划新建8个支线机场,助力普洱茶、松茸等特色农产品24小时直达北上广等大城市。这些机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5
#写在最后: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机场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未来十年机场建设与发展新趋势》报告,到2035年,中国运输机场将达450个,形成“国际枢纽-区域枢纽-通用机场”三级网络。更值得期待的是立体交通综合体的兴起,未来“空铁轨”无缝衔接将重塑城市出行方式。

以武汉天河机场为例,其正在探索高铁进航站楼的模式,实现航空与高铁的无缝衔接。重庆江北机场则试点无人机物流接驳,推动航空与物流的深度融合。这些创新模式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机场的运营效率,更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同时,随着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通用机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24年底,国内颁证通用航空机场已达449个。这些通用机场的建设不仅为通用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中国民航业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机场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